第十一期讀書會【深度閱讀西蒙·波娃《第二性》】第三週課程報導(下)

 課程報導:在下 課程日期:2021.5.29

  這是很有趣的兩章,歷史的角度是唯物的、現實的,但是神話(也可以說是迷思)的討論,可以碰觸到社會與文化中更為深層的集體觀念。波娃也提到在今天,神話的形式,可以透過各種各樣(特別是影視媒體)的中介,向我們下達群體命令(the group imperative)。不禁讓人想到媒體上最愛使用的「XX女神」一詞,以及在社會上所映照出來的女性特質,其實當中還是有不少值得討論之處。

波娃在這兩章當中列舉了大量文學作品中的例子,例如法國劇作家Simon Gantillon作品《瑪雅》(Maya)塑造出的妓女,就是一個可塑性最強的女性典型。圖為1949年翻拍的電影版,由法國女星Viviane Romance飾演。圖片來源:IMDB


【第九章〈夢想、恐懼與儀式〉】

  本章為第三部「神話(Mythes)」的開頭第一章。在對歷史的探討當中,我們了解到女性何以被視為他者。但波娃藉由黑格爾的主奴辯證去論述兩性關係當中「真正的相異性(他性)」。女人承認男人有主權,因男人從未造反的威脅,從未感到反過來將他也變成一個客體。女人彷彿是一個根本不想成為主要者的次要者,是一個絕對的他者。

  波娃認為,這種「他者」也是對存在的一種充盈(plénitude d’être),與男性自身所感到的存在的虛無(néant)成為鮮明對比,就存在主義而言他者是「在己存有」(en-soi),因而被看成是一種存在。假使每個人都能坦率地承認他者,將自己和他者互相看成既是客體又是主體,那麼便有可能超越這種衝突。

  波娃從主客體關係的角度,去分析神話當中所呈現出不對稱的、單向形式的兩性關係。在神話當中,男性總是在主體的位置,而女人並未將自己設立為主體,因而在男性神話中居於配角,也沒有屬於她們自己的宗教或詩歌,而是通過男人的夢想去夢想,崇拜男性創造的眾神。

  筱渝老師補充了母性系譜學的說法。所謂的系譜學即為對家族歷史淵源的考據,也可說是對自身本源的追溯和認識。但是往往我們在現實當中或者意識層面上,都面臨到「母親(母性世系)的缺席」,比方說對於女性長輩在自己家族中的脈絡不太熟悉。筱渝老師引用法國哲學家、女性主義者伊希嘉黑(Luce Irigaray)的論點,強調在形構母性系譜之前,必須先要有「女性神祇」(Femmes divinees)的概念,認識到「神」不是只有「男性」這種單向的形式。

 

【第十一章〈神話與現實〉】

  本章當中,波娃要談兩個「神話/迷思」,一是女性特質,另一是將女人視為「神秘的」。筱渝老師提到,在台灣,似乎覺得談論女性特質是一個過時的議題,甚至被研究者所冷落,但其實這正是波娃想要破除的。

  首先,女性特質作為一種實體概念,經常被拿來指責「今天的女人根本不是女人」。例如被要求坐要像個女孩子,或者應該要溫柔一點等等。面對這種神話,儘管女人自己可能會覺得與事實經驗不符,但也無能為力。不過,波娃指出,這種「神話」其實也來自於經驗。

  其次,女性特質作為一種集體表徵représentations collective)和社會模式,一般來說是由相反的對偶來確定,例如:神聖的母親與殘忍的繼母、天使般的少女與邪惡的處女,因此,人們有時說母親即生命,有時說母親即死亡;有時說處女都是純潔的精神,但有時卻又被認為是獻給魔鬼的肉體。彷彿矛盾是永恆女性的固有特質。一個被認為是具有女性特質的「真正的女人」,其實是被社會當成他者來看待。

"Witch Hill," or "The Salem Martyr", by Thomas Satterwhite Noble (1869), CC BY 3.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這幅作品的主題是發生於17世紀美國有名的塞勒姆審巫案(Salem Witch Trials),畫中的模特兒是一位辛辛那提圖書館員,也是該次悲劇當中一位犧牲者的後裔。

  波娃指出,不可把神話與理解意義混為一談,神話是超越的理念,完全不被精神所認識;意義在客體中是內在的,通過生動的體驗昭示於精神。女人跟男人一樣,同屬於人類王國。但是統治階級卻利用「女人神話」來維護自己的特權。

  波娃提到的第二個女人神話:「神秘的」。神秘暗示著一種斷斷續續、朦朧不清的存在。當人們說女人是神祕的,並非指她是沉默的,而是指她的語言無法被理解。更深遠的意義是,去否定女性有意識、主觀性與思考能力。

  將女性視為神秘的,在現實當中的兩性關係可以獲得幾點「好處」:當男人「不理解」女人時可以不需動腦,輕易地拿來當成解釋。男人並不會承認這是一種無知,而是發現在他之外還有一種「神秘」,這樣就可以避免失望。波娃說這的確是吹捧懶惰和虛榮的一種藉口。最後,神秘性使得這種消極關係得以長久維持。

 

【問題與討論】

  筱渝老師在本週特地留了一些與學員的交流時間。除了討論作者在本書寫作編排上的思考,學員也好奇「性別研究」是否也像本書一樣的包山包海。老師不僅介紹了性別研究領域當中的最近研究,也分享了自己在研究上的學思歷程。在第十一章還有一部分的內容,就留到下週再繼續討論囉!



相關文章:

第十一期讀書會【深度閱讀西蒙·波娃《第二性》】第三週課程報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