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讀書會【深度閱讀反烏托邦三部曲】第三週課程報導(上)

 

課程報導/智宇    2021年3月20日


  本周為第三周的課程,宜穎老師開始向學員們介紹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 1894-1963)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在進入文本說明前,宜穎老師先比較了不同譯本,接著介紹阿道斯‧赫胥黎的生平。

本週主角阿道斯‧赫胥,帶著憂鬱氣質的美青年,這張照片角度甚至跟英國男演員班奈狄克·康柏拜區有點神似呢!

  阿道斯‧赫胥黎出生於著名的赫胥黎家族,祖父是著名的生物學家湯瑪斯‧赫胥黎(Thomas H. Huxley)。他從小接受到極為良好的教育,在1921年出版了第一本作品《鉻黃》(Crome Yellow),之後陸陸續續發表了幾部作品,成為當紅作家。赫胥黎在19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時,買下位於Sanary南法的一間小屋,完成了《美麗新世界》這部作品。在1936年至1937年間,他十分關注和平議題,寫下如〈你們將如何面對現狀〉(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bout it?)等反戰、促進和平的文章。1937年後舉家遷居於美國,在美期間仍進行反戰演講。二戰結束後,赫胥黎轉而探討人的心靈活動,並開始對宗教、靈修等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接著宜穎老師提到H.G.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這位著名的英國小說家對於《美麗新世界》的影響。威爾斯是一名社會主義者,並試圖通過小說來建構一個較好的社會,他早期創作的科幻小說,諸如《時光機器》(The Time Machine,1895)、《當睡著者醒來》(When the sleeper wakes,1899),可謂反烏托邦小說源頭之一。但他始終堅信,並致力於促進烏托邦理想的到來。1923年威爾斯出版《像神一樣的人》(Men Like God),認為科學的發展能讓烏托邦汰選健康的人民,並且通過教育,讓每個人都能適切地成長。赫胥黎則不這麼樂觀地看待科學的發展。他的《美麗新世界》便運用了戲仿、諧擬(parody)的方式,諷刺性地致敬了威爾斯的作品。

Mengying Sun繪製的書封,畫風十分可愛,但燒瓶裡的嬰兒是否還是帶著詭異呢

  宜穎老師進一步解釋了何謂諧擬。諧擬意指至少有兩組關係存在:「諧擬作者」與「被諧擬作品」,以及「諧擬作者」與「讀者」。被諧擬作品經由諧擬者解讀(decoded)後,以扭曲的方式(encoded)提供給另一位讀者,而讀者因為已經對原始版本有所認識(被諧擬的作品),所以能將原始版本與諧擬體兩相比較。

  除了對H.G.威爾斯的諧擬之外,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也取用了其他作家的作品,例如在《美麗新世界》第二章中的“Ford’s in his flivver. All’s well with the world.”(福特在他的小汽車裡)就是對羅伯特.伯朗寧(Robert Browning)的劇作《皮帕走過》(Pippa Passes)中“God‘s in his heaven.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 ”(上帝居於天堂,世間一切安好)進行諧擬。

暱稱flivver的福特T型車(Ford Model T)


Pippa Passes; or, The Song of Conscience (1909)電影版劇照,邊走邊唱歌的皮帕透過歌聲展現了她的療癒能力。

  除了諧擬手法之外,《美麗新世界》中也有其他諷刺的手法,所諷刺的對象包括當時的科技巨頭,例如把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當成新世界的開創者,並將第一輛福特T型車上市的那一年訂為福特元年。書中大量的出現T的圖像,如第一章:「男性用一個T字代表,女性是圓圈。」跟第四章:「我想我們是搭乘太平洋號火箭吧?那是由嘉林T塔出發的嗎?」等等。


相關文章:

第十期讀書會【深度閱讀反烏托邦三部曲】第三週課程報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