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報導 / 葞葞 2019年8月02日
這週課程一開始,儀真老師便預告「等下場子會熱起來喔!」因為本週主題正是「離經叛道的前衛藝術」啊~~一開場的Robert Mapplethorpe十八禁攝影作品,便讓人大開眼界。在性意識尚稱保守的年代,這樣的作品是藝術還是色情? 如此令人爭議的「美」便一下子進入了本週的主題:美是如何登上藝術的王座? 當代藝術又為何要它「遜位」?
儀真老師先為大家爬梳幾位在第一章中出現的哲學家:休謨 (David Hume)、摩爾 (G. E. Moore)對美的談論,他們分別從思想、道德的層面去肯定美的內在價值,甚至將美提升為普世性(universal)的,例如我們對於噁心的感覺,或者對於幸福的讚嘆,不僅是從形而上的層面,也形成了美學現實(aesthetic reality)。丹托認為,如此一來,美成為藝術的目的,但作品也變成要透過解說來予以引導。當摩爾的學生傅萊(Roger Fry)提出「每件創新作品在成為美之前都是醜的」這樣的說法時,意味著藝術作品的「好」與「美」之間的連結已開始鬆動。在此老師帶大家一同賞析書中所列舉的畫作:馬諦斯的《藍色裸女》(1907)。
![]() |
Blue Nude ("Nu bleu, Souvenir de Biskra", 1907) painting by Henri Matisse |
儀真老師從社會學的角度加以補充,當社會長期把美教導成一種可貴的價值,甚至認為好的藝術就是要表現美,這點就是丹托所指出我們在理解前衛藝術時應該要先破解的迷思。儀真老師也再三強調,這些對於藝術作品的見解,其實都還有討論空間。但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學者對此問題的思考。
其他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
#美的濫用 #好的藝術未必美 #美的遜位 #美的普世性 #RobertMapplethor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