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讀書會第19期 ▌深度閱讀 X 巴特勒《戰爭的框架》X 蕭育和(2023.04.15- 05.20)報名開始啦!

 


書蟲第19期課程邀請到了蕭育和博士為我們帶來六週精彩的課程,有興趣一同深度閱讀《戰爭的框架》的朋友再到連結點取我們的accupass吧 ⁽⁽٩(๑˃̶͈̀ ᗨ ˂̶͈́)۶⁾⁾

課程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go/bookworm19butler

_

▌課程簡介:

 每一場戰爭都有戰後之事(Every war has its after-war),此即 #巴特勒(Judith Butler)於2004年出版的《危殆的生命》(Precarious Life)以及2009年出版的《戰爭的框架》(Frames of War)所反思的主題:媒體如何講述戰爭、如何有所分別地打造傷害的形象、全新的主權機器如何處置戰後之事,諸如無限期羈押與虐囚等等。

戰爭的義理往往不只單純的生死搏鬥,看似純粹毀滅的行為其實有一個無形的框架,它規範了暴力與受苦應該要有的限度,進而認可哪些生命樣態,才是具有「可哀悼性」(grievability),值得被紀念或哀悼。

_

對戰後之事的反思,我們也將在本課程中藉由深入閱讀《戰爭的框架》,討論巴特勒自90年代以來化用法國哲學家 #勒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並「告別 #傅柯」的思想歷程,以及其暴力批判的基進意涵。

傅柯並不關注生命因為戰爭、法律與規範等等框架而在可哀悼性上所造成的落差,被公開處刑的重犯與校園中被訓導處抓服裝儀容的學生,對傅柯來說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不過生死機制的不同效應展現而已。這是為什麼 #德勒茲 敏銳看到後期傅柯其實是被完全困住了,「死亡」終將漠視生命,而生命最終會震驚地發現自己逃不掉,既然逃不掉,乾脆也以同樣的冷漠無視死亡,這種一切皆徒勞,但死亡帶不走我身之快樂的末世基調,自然不可能開展出任何 #鄂蘭 式集體性的生意政治(politics of vitality)。

_

巴特勒極為任性的宣布所有針對生命的框架,全都無效。這產生了弔詭的後果,畢竟生命如果沒有受到任何框架的擺佈,原則上就不存在可哀悼性落差的問題。而這正好是巴特勒轉向勒維納斯,而非尼采或 #史賓諾莎 的核心理論環節,生命從不是因為死亡的凝視、漠視或無視而成可哀悼或不可哀悼的生命,生命自始即倖存,自始即脆弱的倖存者,勒維納斯哲學中他者與主體不對稱的 #倫理 結構在這裡被轉化成一種強大的共感連結,我的脆弱,我倖存的生命來自於我們,也就是你們,來自於我們在身體層次上的相互糾纏,也就是你身亦我身。

不若傅柯那樣無視死亡愉悅的活著,巴特勒的我身之倖存,總是一群人帶著死亡的效應,帶著無可共享的脆弱,歇斯底里的要活著、倖存下去。此即其暴力批判的基進意涵:「非暴力的力量」(the force of non-violence)既不是和理非非,也沒有框架生死的冷靜,而「始終都是一個狂噪的過程」,是以「非暴力之名進行的暴烈」。

從戰後之事、危殆的生命,再到對我身與暴力,我們希望在這期的課程中,用巴特勒自己的話來說,去深切感受她的提問(address)與籲求(appeal)。

_

▌課程時間:

2023.04.15(六)- 2023.05.20(六),其間每週六14:00到17:00。共六堂。  


第一週|危殆與可哀悼的生命:《戰爭的框架》,平裝版導論

第二週|我身倖存,而我生非獨我:《戰爭的框架》,第一章

第三週|影像如何殺戮?《戰爭的框架》,第二章

第四週|主權機器外一章,羞辱的政治:《戰爭的框架》,第三章

第五週|一種顯現的普遍異議政治:《戰爭的框架》,第四章

第六週|非暴力的狂噪力量:《戰爭的框架》,第五章


▌票種:

本期為「線上/ 現場」並行,並提供「線上全票」、「現場全票」以及「線上單堂票」等三種不同選擇。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bookworm19butler

-

自本期開始,現場課程將不再提供線上補課的服務,但配合而來的是更便宜實惠的價格,鼓勵各位朋友們一同到場切磋琢磨;如果無法到場或時間無法配合的朋友,敬請各位選購線上全票!(更詳細的資訊日後會再刊文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