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讀書會第18期 ▌深度閱讀 X 李歐塔《為什麼哲學思考?》X 劉又仁 第一週課程介紹

 


第一週|哲學慾望所為何物?李歐塔 VS. 拉岡與德勒茲

閱讀進度:《為什麼哲學思考》第一講)

報名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go/bookworm18lyotard
——
  

  李歐塔在《為什麼哲學思考?》一開始就停下腳步,不去探討哲學一詞的定義。因為對哲學理解再多、概念掌握再豐厚,哲學知識的積累並不能等同哲學思考。故而進入哲學的第一步,必先探察「為什麼要哲學思考?」哲學思考的出現,乃因為我們對慾望一無所知。對慾望的追求與疑問是哲學思考開啟的關鍵,同時,李歐塔提醒人們,真正的哲學思考在世間是危險的,哲學讓慾望轉向自己、返照自身。

  李歐塔在第一講〈為什麼慾望〉詮釋柏拉圖《會飲篇》(Symposium),以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為樣本,說明哲學與慾望的關係。他的詮釋借重佛洛伊德與拉岡的精神分析作為指引。然而,在這一講中,李歐塔對慾望的理解已經不同於拉岡當時的立場,這預示了日後李歐塔與拉岡決裂的因子,也埋下他與德勒茲《反伊底帕斯》(Anti-Oedipus)貌合神離的思想爭端。

——

又仁老師的話

  第一週課程其實企圖有點大,但是這是最好的切入點。讓立場看似與李歐塔最接近的拉岡與德勒茲拉開距離,看見他們的差異,以此對照出李歐塔哲學思維的特徵。

  《為什麼哲學思考?》第一章李歐塔樹立起哲學家激進入世的一面。這一章也帶出他和同時代的法國當代哲學家全然不同的一面。自柯耶夫與巴塔耶以來,法國哲學在構思對抗世俗世界的哲學方略時都有神聖瘋狂的一面,面對思想的疆界,大多欣賞與挪用跨界與逾越的思想策略。

  但李歐塔在第一講一開始就強調哲學家不是瘋子。他對哲學的理解全然不是慾望到底、生死鬥爭、至上性這類的反世俗、反理性的方針。他們多少都帶有黑格爾的影子。哲學家就是愛慾與貧困的思考者而已。

  李歐塔的入世精神可以與拉岡作一對照。他借助拉岡思想去構想慾望的緣由。但我們在這一講已經可以看到,李歐塔對慾望的詮釋已經不同於「大他者的慾望」以及「慾望就是他者的慾望」等著名的拉岡主張。行動的倫理也不是「不要在慾望面前讓步」這樣的診療方針。

  在法國思想史上,拉岡不乏批評者,但是能在哲學層次上與之爭鋒相較並形成某種顛覆,李歐塔與德勒茲是佼佼者。(德希達與拉岡的關聯性較為複雜,他們共通的結論可能比彼此的分歧還要多)

  李歐塔在博士論文中批評拉岡對精神分析慾望的詮釋,過度將符號層面對人的影響放大,並將想像層面的功能詮釋為病態的一面。我覺得從這個面向從新去看《為什麼哲學思考?》第一講中柏拉圖《會飲》的詮釋,能夠清楚知道儘管李歐塔借用了拉岡《講座8》的內容,強調慾望是一種欠乏,但這些討論已經產生偏移。

  德勒茲將李歐塔視為在《反伊底帕斯》出版之前對拉岡的提出批評的首要人物。許多後現代理論書籍會將這時期的李歐塔與德勒茲視為是同一立場。但他認為李歐塔做的還不夠。慾望的核心不是欠乏,而是生產創造新的客體。李歐塔則是進一步延續精神分析的立場,內在的欠乏雖然是現實的壓抑的結果,但它的意義不在於創造客體,而是重新感知衝突的存在。我們因為欠乏而與現實劃清界線,好讓情感與慾望在欠乏之中留有哲學思考與藝術創造的空間。

[文字提供:劉又仁/圖像設計:黃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