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Abei 課程日期:2022.10.01
![]() |
2022年10月16日在巴黎街頭舉行的「反昂貴生活」(contre la vie chère)遊行,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也加入其中。新聞截圖/中文報導 |
第二週課程聚焦在洪席耶《感性配享》中的〈政治、民主與當前〉一文(頁111-145)。在進入文本之前,戴遠雄老師先說明洪席耶政治哲學的思想背景:對洪席耶來說,政治(politic)與警政(police)不同。政治的意涵相當於平等、解放、民主,警政則相當於治理、政體、管理、公共行政。政治與爭議、衝突、異議相關,警政與共識、劃定界線相關。洪席耶的用意是要解釋現今西方民主體制的問題,指出西方世界尚未達到真正的平等與解放。
一、政治與時間
洪席耶論述「政治、民主與當前」不單單要去面對現今之下的政治與民主;對洪席耶來說,「政治在更早的地方開始:決定哪一些問題是問題。」政治一開始就劃分出什麼樣的事情、爭議、身份與權利才是政治領域所要處理的重要問題,政策(policy)則是在此前提下所衍生出來的議題。洪席耶關注的是如何升化政治的意涵,而非政策層次上的具體方案。
洪席耶認為,「當前的政治」首要關注的是政治如何界定當前,區分出哪些人事物已經是過去的歷史,進一步指認社群與個人未來的可能動向與發展。政治劃分出時代的當前、過去與未來,便能說明未來我們能做什麼。但這也意味在政治領域來說哪些情況未來已經成為不可能。
二、左派在當前民主政治中的困境
洪席耶批評許多左派對現今資本主義體制問題的忽視,如Peter Sloterdijk、Luc Boltanski、Ève Chiapello、Antonio Negri以及法國曾流行的無政府主義手冊《將來的造反》(The Coming Insurrection)。洪席耶認為現今左派論述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論述不再批評體制、而是批評資本主義生活下的個人,將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的缺失歸結爲個人的問題與責任,將焦點放在個人的習性、消費與慾望所造成的不平等問題上(例如Antonio Negri認為,剝削已經不是在工廠中發生,而是在消費中發生)。
另一種類型的左派則抱持悲觀主義態度,空懷高度革命激情卻認為任何反抗都不可能改變社會不平等,只能期望足以顛覆世界的偶發事件。這種悲觀主義思考讓戴遠雄老師聯想到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初期,有些人認為反抗中國只能悲觀地坐等有人傷亡,來看能否阻止中國對香港的不平等關係。
![]() |
2019年反送中運動令人動容的一幕 「#backhome」救援行動。圖片來源:Newstalk新聞 |
洪席耶認為,這兩種左派論述都忽略了十九世紀左派對不平等體制的分析與改變方針,並認為當前的體制已經不同於過往的不平等狀態,故而不可能藉由舊的方案改變當前的不平等狀態。二者都忽略十九世紀左派的政治想像,在於被認為沒有資格享有權利的無份者打破那些排除他人的寡頭體制與框架,討回平等的地位與對待。這才是政治的意涵。不論過去還是現代,權力依然壟斷在少數部分人手上,真正的左派追求的不是形式上資本的共有,而是權力上真正的平等。
三、知性解放(Intellectual Emancipation):唯有平等能創造平等
洪席耶批評了上述左派立場後,正式提出自己的立場:十九世紀傳統革命觀的關鍵在於擺脫知性(intellectual)上反革命的時間框架,從被壓迫的、不可能發生革命的時間觀,進展到爭取解放可能性的行動時刻,藉由行動從不平等的時間觀進入到平等的時間觀。對洪席耶來說,唯有先從知性上的解放開始看到只有平等能創造平等,不平等無法創造平等。同樣,不可能無法創造可能,唯有可能才能創造可能。
洪席耶所謂的平等並不是機會上的平等或結果上的平等,而是原則性的、智識上的平等,在原有不平等的秩序下醞釀拆解秩序的力量與感受,在實踐與教育之中、在任何時候隨時為平等做準備。任何人都有能力宣稱每個人都有權利受到平等的待遇。而前述兩種左派論述,前者暗地延續不平等的框架去談平等的願景,後者自限不平等的枷鎖而空想奇蹟的未來,都是在智識層次上尚未解放的狀況。
更細緻地說,不平等的時間與平等的時間、平等的不可能性與可能性,對十九世紀左派來說不是革命之前與之後的問題,而是兩股糾結纏繞在一塊的對立生活視野。平等、解放、自由與休閒不是在擺脫不平等狀態的時間、體制或時代之後才能實現的生活,而是在不平等狀態下任何時候都能隨時實驗一種平等的生活方式。例如自由不是在退休之後才能實現,而是在工作之中隨時開啟閒暇與解放的生活形態。
四、民主實踐的真正含意
回到洪席耶一開始的說法,政治在更早的地方開始,劃分出什麼問題才是問題。民主政治所謂的平等,不應侷限在學歷、知識、工作、收入、種族等等劃分上,去區分什麼樣的人才能過問政治,民主、政治與平等的價值應當肯定任何人、任何時間點都有資格實踐平等的力量,向體制與當權者發出問題與異議,這才是民主與政治的意涵。
洪席耶引用柏拉圖《理想國》(Republic)批評民主政治的一段著名段落(562c-d),其中柏拉圖提到兩點特徵,正是洪席耶認為民主應該要追求的狀態:一、民主不存在任何正確的生活時間表。在民主生活下人們「日復一日地活在對於當下欲望的沈迷之中」,從喝酒轉換到運動、從閒聊轉換到哲學、或從政治轉換到軍事或商業,在其工作上「不具法律或秩序」;二,民主是對於一切權威關係的破壞,事物的秩序變成女人與男人平等、奴隸和他的主人一樣自由。民主政治正是這樣一種充滿可能性,擺脫任何國家體制統治與權力的平等時刻。
![]() |
Jacques Rancière 2021年近照。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