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讀書會【深度閱讀大衛.哈維《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第三週課程報導

 課程報導/CHAN    20211016

  本週進入大衛‧哈維關於資本的三個變動矛盾:技術創新、分工以及壟斷。與「根本的矛盾」相比,「變動的矛盾」指的是資本因空間、時間的變化而出現的矛盾。為了與時俱進,了解資本在不同時空中產生的矛盾,認識、理解變動的矛盾有其必要。

【矛盾8:技術、工作和人的可棄性】

  為了增加生產效率,創新技術是一個辦法。市場競爭助長了創新的思維,通過技術改革,改善生產方式,減少人力成本,往往能夠幫助資本的積累。然而,大衛‧哈維卻指出:當每個企業家或公司,都想要通過技術創新、汰除勞動力以累積資本時,那些失業者,將無助於提升整體社會的消費力,甚至可能會使大家的錢更難賺。凌毅老師也提及了臺灣曾面對的技術創新帶來的資本矛盾,如紡織業的反關廠運動、Uber與計程車之間的爭議等等,都反映了資本技術的創新與人的可棄性之間的矛盾。

Photo by Viktor Avdeev on Unsplash

【矛盾9:分工】

  分工指的是由不同的人來完成一件複雜的工作。現代社會的分工愈趨細密,一個商品,可能由不同種族、區域、國家參與完成。「分工」的矛盾在於,當一地區爆發衝突或政治危機,無法滿足供應鏈,則現行的資本生產方式將受到重大威脅。此外,分工體系中地域發展不均,各社群的人生機會也愈來愈不平等,更加重人的疏離感。人變成分工體系中的螺絲釘,是機器的附屬品;勞動本身也喪失創造力與魅力,人在競爭的環境中也變得極為疏離。

Photo by Remy Gieling on Unsplash


【矛盾10:壟斷與競爭:集中與分散】

  壟斷指的是佔有某一事物的所有權。壟斷力是資本運作的特徵,承認私有產權是交易能夠發生的基礎。不過,壟斷會妨礙競爭,因此國家往往會希望維持市場競爭的環境。可是多數資本家會希望壟斷市場而非與人競爭,競爭與壟斷之間經常呈現一種矛盾的統一。而經濟活動中的競爭,均是以有壟斷性質的空間為基礎,空間關係的變動,也讓城市、文化、歷史、自然地景等空間「商品化」,成為土地利益集團、房地產開發商與投機客壟斷的場域。面對此種壟斷性的競爭,資本則是以既集中又分散的方式進行,當能夠壟斷,則傾向集中(例如經濟特區),同時又以分散的方式抵銷反壟斷力量的集結。不過,凌毅老師也強調,哈維告訴我們不要害怕壟斷集中,在資本以分散的方式抵銷反壟斷力量的時候,反對資本的力量也能夠以集中的方式與之對抗。

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問題與討論

宜穎老師提問

 一、聽起來,哈維並沒有反對技術創新,而是反對技術創新所造成的問題?

 二、分工造成的人的疏離,以及資本幾乎完全籠罩世界的狀態下,似乎顯示了反資本力量或活動難以為繼。大衛‧哈維是否提示出除了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之外的第三條路可以走?

鍾山老師提問

 空間的改變,將原本屬於所有人的東西私有化,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資本的改變或是擴張,所以終極的問題應該是壟斷。壟斷應該是根本的矛盾,為什麼說是變動的矛盾?

凌毅老師綜合回應

   哈維確實沒有反對技術創新,他認為創新是資本運作一定會發生的狀況,它不一定是好的也不一定是壞的。而這也涉及到技術創新與壟斷的問題。壟斷是從七個根本矛盾中衍生出來的,它也確實是資本得以運作的根本。然而為什麼哈維將壟斷放在變動的矛盾?因為壟斷的方式會隨著時間、空間而改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有壟斷發生,這是資本中根本的特徵,但技術的進步會改變壟斷的方式,產生新的說法、新的說詞。哈維認為,關鍵在於我們不能被資本的說詞所迷惑,讓每個人競爭到內捲化,使所有人變成可拋棄的存在,仍然必須堅持人的價值。

 而哈維並沒有指出人應該要走什麼方向,他一再告訴人們要認識現實,不要被現在的資本所限制。他並非要人們打倒資本主義或創造社會主義。而是要人們跳脫出資本主義的知識框架,各自尋求解方,同時不需要彼此排斥,所有路線都是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