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讀書會【歷史學的想像力與可能性】第一週課程報導(上)

 課程報導 / YCH 2020年9月6日


今日是書蟲時代第八期讀書會【閱讀《史家的技藝》+《想想歷史》:歷史學的想像力與可能性】第一堂課,偉智老師針對所選的兩本讀物及作者進行簡單介紹。作為一本經典,《史家的技藝》常常成為學習歷史的人引用名言錦句(或警句)的根據,例如:「我們研究的進步正是奠基在不同代的學者之間不可避免的對立」,這對立特別是奠基在布洛克與他兩位老師郎格洛瓦(Langlois)和塞諾伯(Seignobos)之間的衝突。「世代」一直是本書中布洛克的關鍵字。


偉智老師首先問大家,什麼是歷史?什麼是歷史學?歷史(學)有什麼用?老師請同學寫完夾在書裡,等第六週再打開來看,也可以每週回答一次這個問題。布洛克和莎拉‧瑪札這兩位歷史學家其實都在回答這三個問題。這也是《史家的技藝》一開始布洛克兒子的提問:「告訴我,爸爸,歷史有什麼用?」


什麼叫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歷史?羅蘭巴特說過「作者已死」,意思是雖然閱讀的文本是一樣的,但大家的解釋可以是不同的。偉智老師說,讀完這本之後你會深度閱讀過兩本好書、知道近代到當代歷史學發展的趨勢、學習什麼是「歷史的思考」與「歷史的想像力用歷史的角度看待事情,也可能去考研究所,或者變成歷史學家。



一、布洛克與年鑑學派

布洛克與費弗爾(Lucien Febvre)是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同學,也在未來成為重要的事業伙伴。費弗爾的歷史學受到當時的地理學概念的影響,在布洛克的作品中同樣也看到類似的影響,另外其作品也對日後的心態史研究的發展很重要。布洛克生前並沒有寫完《史家的技藝》,是費弗爾把它整理出來,盡量按照原來的樣子。這本書也說明他們的新史學與過去史學的不同。書的法文全名意思是《為歷史辯護:史家的技藝》。1929年他們兩人在史特拉斯堡大學任教時創刊的新的歷史學刊物《經濟與社會史年鑑》,也宣告了年鑑學派的成立,刊物名稱日後變更了幾次。從此一新史學刊物也可以看出這學派的取向相當強調多學科與跨學科的整合。這期刊不只影響他們同一世代,也影響了後來許多世代歷史學家的思考以及提問。在莎拉‧瑪札《想想歷史》中可以看到,美國有幾位歷史學者至法國留學,學成歸國後回美國任教,影響了英語世界歷史學的發展。年鑑學派的第二、三代的作品也都很快就有英譯本。其實台灣在1929年就有年鑑學派雜誌了,1928年設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台灣大學前身)文政學部的西洋史講座當年已經定期購入年鑑學派的期刊與作品。


年鑑學派主要是結合社會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歷史。當時引起了東方學者高度的興趣,例如布洛克的名著《封建社會》,即是應用比較歷史研究的方法,書中除了比較分析西歐與英國的中世紀封建社會的不同型態與發展外,也對照於日本封建社會的研究。當時日本學者也因此特別注意到布洛克以及年鑑學派,甚至早期年鑑學派還有日本學者投稿。台灣在戰後也有留學法國學習歷史學的學者,也有學者陸續介紹年鑑學派的史學思潮與作品。但是要到1980年代以後,年鑑學派作品的繁體中文的譯本才陸續登場,直到1990年代,不管是年鑑學派第一代的兩位,第二代的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甚至第三代的學者的歷史學思想才有比較廣泛的介紹與翻譯。看了《史家的技藝》之後,會意識到布勞岱爾發展出來的那些大部頭書籍之理論,早在第一代的著作裡已有伏筆,例如長時段、表象底下的結構、總體史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