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讀書會【被誤讀的哲學家】第三週課程報導

  課程報導 2020年1月3日


在17世紀後,「史賓諾沙」一名被當成無神論的等稱,這源於他的哲學中,將上帝等同於自然,上帝是唯一的實體,此外無其他實體,上帝存在在世界之中與之外。可以這樣說,世界是上帝本身存在的一種方式,而人類是上帝本身思考的一種方式。




史賓諾沙的哲學是為了解決笛卡兒哲學中將心與物分離而產生的困境。在史賓諾沙哲學中,將世界等同自然,世界同時也是上帝存在的方式,於是人類得以理解世界、獲得關於世界的知識,便是起自一切原屬於上帝。人類只不過是在上帝存在的世界思考世界,而作為思考者的人類也只不過是上帝在思考,依此,在世界與人之間有一共同屬性就是上帝。


在史賓諾沙哲學中,人類「心」(精神)是上帝的殊相,物質也是上帝殊相。於是,人類思維的可靠性獲得保證,同時賦予人類可以越過教會,自己解釋聖經的權力。宗教改革以來,新教訴求自己閱讀聖經,只是新教是以個人信仰為前提,史賓諾沙則讓人類因為屬於上帝分殊,而有解讀聖經的能力。



然而,人類若是上帝的分殊,豈不代表人類是「不自由」?人類表現出的行為是出自「自由意志」還是上帝?史賓諾沙哲學中的上帝,卻是一位與善惡、價值和意義皆無關的神。因此上帝不會依據善惡與價值進行裁決,這種說法既有利於排除教會以上帝之名,裁判人類行為的權力,也給人類自己建造善惡、價值、意義的自由。因此,人類的自由表現在人類清楚知道自己的追求以及自己的作為上。



史賓諾沙也許解決了笛卡兒的心物二元對立問題,但實際上他仍仰賴上帝(自然)之名建構他的哲學體系。


#史賓諾莎的上帝觀點 #笛卡兒的心物二元論 #人類有無自由意志